煙氣脫硫市場走勢
時間:2004-08-09 00:00:00
點擊量:
實施新標準嚴格沒商量
自2004年1月1日新修訂的《排污標準》正式實施后,國家環保總局對違規電力企業毫不手軟,湖南某電廠、貴陽電廠就先后因為違規而遭到重罰。按國家環保總局要求,2005年1月1日之前,2001年1月1日以前建設的火電機組不達標的,在其限期治理項目未實施前,環保部門不得審批機組所屬企業的新、改、擴建火電項目;2005年1月1日以后仍達不到《排污標準》的火電廠將遭到處罰,并根據超標情況,采取限期安裝脫硫設施、更新除塵器或改裝低氮燃燒裝置等治理措施。限期治理后仍不能達標的,應限產限排或關停。2008年1月1日以前,所有火電機組均應安裝符合《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T75-2001)要求的煙氣排放連續監控儀器,并實現與環保部門聯網。國家環保總局目前已要求各地環保部門對本轄區火電機組達標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根據《排放標準》的要求,分別按2005年1月1日和2010年1月1日排放限值列出超標的2004年1月1日以前建設的火電機組名單,監督相關企業制定超標機組治理達標方案。
新標準滋潤下的電力環保市場
國家環保總局污染控制司大氣噪聲處助理調研員劉孜介紹,2003年我國用煤量達到15.8億噸,其中電力用煤高達8.5億噸。火電廠等燃煤企業成為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燃煤電廠排放污染物有三種: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劉孜表示,如今規模以上的電廠鍋爐都安裝了除塵裝置,火電廠排出的煙塵量在逐年減少。二氧化硫才是治理的關鍵,因為每燃燒1億噸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就會增加160萬噸左右。“直到‘十五’期間,國內才初步形成了脫硫環保產業,成為單項污染物治理最大規模的產業。”劉孜說,全國每年火電廠脫硫的投資都在100億元以上,迄今國內至少已有20~30家企業能夠承擔火電廠的脫硫工程。與此同時,國內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脫硫技術,加快脫硫設備的國產化,脫硫成本也大幅降低。國內電力環保企業巨頭--凱迪電力的總經理曹維垣說:“20世紀90年代,企業的脫硫成本在1000元/千瓦以上,目前這個數字已經降到300~400元/千瓦,甚至更低。”這樣一來,“脫硫的成本就占火電廠投資的10%以下,有的甚至達到5%~6%。”劉孜說,2003年底,全國火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2.86億千瓦,而安裝脫硫裝置的機組卻只有1000萬千瓦。 由于國家對火電廠排污標準的強制推進以及脫硫成本的降低,“2004年3月底,在建的和簽約的安裝脫硫裝置的機組容量約5000萬千瓦,現在這個數字還要大。”劉孜同時也表示,這其中大部分是新建機組,老機組所占比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