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虞:2004年中國汽車有三好三差
時間:2005-01-18 00:00:00
點擊量:
“200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都超過了507萬輛,增幅達到16%。這說明,汽車工業對市場和國家宏觀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好。”在1月14日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用“三個比預計的好”和“三個比預計的差”,概括了2004年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情況。
一是卡車的增長比預計的好。前幾年,卡車一直處在低速徘徊階段,特別是重型卡車。而2004年,整個載重車的增長幅度超過25%。其中,重型卡車的增長幅度又比預計的好得多,2003年是26萬輛,2004年達到36萬輛,增幅在40%左右。
二是出口情況比預計的好。2004年,整車出口超過9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40%。汽車進口基本上維持2003年的水平,大概在16萬~17萬輛之間。
三是效益的減少比預計的好。2004年,汽車行業承受了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10%的壓力,汽車產品又降價10%。在雙重壓力下,2004年的行業利潤基本保持了2003年的水平。
張小虞還講了三個比預計的差的方面。一是汽車總量的增長比預計的差。原來預計總量增長20%,達到520萬~530萬輛,而實際只有16%,剛剛超過500萬輛。二是轎車的增長幅度比預計的差。原來預計受宏觀環境影響,2004年轎車增長應該在20%以上,最后也只有16%。三是自主品牌的產品投放比預計的差。原來預計不管是合資企業,還是自主發展的企業,2004年的新產品都能超過2003年。但實際上,2004年投放市場的新產品數量不如2003年。“特別是在2004年下半年,大量企業忙于應付市場,忙于對銷售體系進行調整,忙于應付由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現在企業都反映,今年1月份的情況比去年11月、12月要好,特別是卡車。”張小虞說。
張小虞認為,通過2004年的調整,我國汽車工業持續均衡發展的格局已經大致形成。從品種上看,卡車、客車和轎車的增長大體保持了比較好的均衡。同時,汽車總量的增長預計略高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
張小虞預計,2005年仍然是結構調整的一年,主要是基于下面幾個方面的分析。第一,外部的客觀環境不會寬松,包括信貸、利率、保險、城市的交通條件等,都是影響汽車行業的外部環境。第二,煤、電、油、運、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勢頭仍然難以控制。第三,產能與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幾大集團投資的大項目,都要在2005年和2006年先后投入生產,轎車產能和需求的矛盾會更加突出。第四,出口力度還應該加大。按照去年10月的統計,整個汽車行業的進出口總額去年會超過230億元。連整車帶零部件大致進口了140億元,出口了80億~90億元。如果2005年汽車行業不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仍然會面臨巨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