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05-21 00:00:00 點擊量:
“跨國公司在決定向我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力圖控制我高成長性行業中的優勢企業。”2月2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如是說。盡管2004年國內機械行業取得諸多成績,但蔡惟慈仍表示,2005年機械工業遇到的困難在增加,而國產裝備與進口裝備的競爭難度也在加大。
事實上,在2004年宏觀調控的背景下,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雖然由前兩年的超常狀態緩慢回落到30%以內,但各項經濟指標仍是歷史最高。更重要的是,機械工業的結構調整取得了突破。
其中重大技術裝備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行業平均水平。據了解,2004年全年國內發電設備產量已達7138萬千瓦,同比增長90.87%。火電設備中,30萬千瓦機組由上年的34套增至62套,60萬千瓦機組由12套增至28套。冶金礦山和石化通用機械制造業的增長都在30%以上。
另一方面,數控機床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機床全行業平均速度。去年國內數控機床產量達到51861臺,同比增長50%;遠高于機床全行業同期36%的增長速度;按臺數計的產量數控化率也不斷提高,從2002年的10.94%、2003年的12%,直到2004年數控化率提高至13.32%。
而一批國產化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技術設備也已開始應用,像大型氮肥國產化依托工程——德州30萬噸合成氨項目成功投產,國產化率超過90%;4萬立方米空分設備成功運行;華能沁北發電廠一期工程兩臺60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只用了26個月就全面建成。
雖然國內機械工業取得如此成績,但不得不承認,在一些設備產品上,國內技術同國外相比仍有相當差距,最明顯的反映的就是機械產品的進出口貿易逆差仍在繼續擴大。2004年上半年,機械產品進口增長速度高出出口產品增長速度4個百分點,累計貿易逆差274.37億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99億美元;從9月份開始,出口增幅開始高于進口,不過全年貿易逆差仍為512.06億美元。
蔡惟慈也承認,在2004年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中,外商擠占勢頭開始見長,產品進口大幅增長,擴大出口的阻力也在增多。他不無憂慮地表示:“目前對裝備制造業自主化的認識還不統一,一些地方政府強調‘本地化’而忽視‘自主化’,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國產裝備與進口裝備競爭的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這兩年國內經濟開始進入“重化工業”,給機械工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不少外資也比以前更為踴躍地投入到機械制造業,除了直接投資建廠的方式外,一些跨國公司也“挾其技術優勢,努力與國內該領域的排頭兵企業進行戰略合資,更關鍵的是其要求絕對控股,甚至把國內企業原有的技術中心和研發人員并入到跨國公司的體系內,意圖控制整個行業”。
“哪些行業算是高成長性行業、哪些企業算是優勢企業,我不方便說;但有時候我們國內企業的技術確實與跨國公司有一定差距,而國內企業又有求于人,也不得不接受對方控股的要求”,蔡惟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略顯無奈。
在談到2005年機械工業的發展時,蔡惟慈分析認為,一些瓶頸因素的約束在2004年就已開始加重,機械工業所需原材料如鋼材、有色金屬以及能源等價格都在上漲;運力緊張,即使在宏觀調控以后矛盾也不見緩解;而銀行提高利率后,企業的融資成本正進入上升期,尤其是民營企業對此更為敏感。
蔡惟慈判斷,預計2005年機械工業總體上將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全年工業總產值估計將比2004年增長15%至20%,實現利潤增長將在10%左右。由于2004年上半年增長速度較高,抬高了基數,他預計,2005年年初機械工業的增長不會太快,但下半年將有所提高,“前緩后高”可能是2005年機械工業增長的基本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