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12-10 00:00:00 點擊量:
歷城區工業企業改革和發展近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企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工業企業管理在恢復、整頓中起步,伴隨著企業改革和重組,經歷了一個摸索、學習借鑒和自主創新的漸進過程。歷城工業企業加強企業管理和體制改革,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86年時,歷城區直及鄉鎮直工業企業有128家,主要產業有冶煉、造紙、機械制造、食品、建材、化工、紡織等,總產值3.4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6.3%。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國家經濟逐步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到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76家,總產值883.8億元,是1986年的260倍(含在地統計企業增長因素),形成了冶金鋼鐵、機械制造、醫藥化工、包裝印刷、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六大主導產業和新型能源(太陽能)、汽車配件兩大新興產業的新型工業體系。
歷城工業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最初的十幾家村辦、鎮辦企業到現在的276家規模工業企業、56家過億元企業,經歷了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企業內部管理革新等一系列變革,成為歷城工業經濟的中堅骨干力量,并推動著歷城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1986年,歷城區直及鄉鎮直工業企業有128家,其中區直工業企業13家(全民所有制8家,集體所有制4家,中外合資1家),鄉(鎮)辦工業企業115家,總產值為3.4億元。到200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8家,實現銷售收入91.1億元,利稅9.7億元,利潤5.6億元。2004年,國家實行屬地管理,歷城轄區內濟鋼集團、濟南卷煙廠、濟南化肥廠等省、市級企業統計數據納入在地統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50個,實現銷售收入494.9億元,利稅71.8億元,利潤34.5億元。到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76家,實現銷售收入864.3億元,利稅132億元,利潤60.1億元,分別是2003年的9.5倍、13.6倍和10.7倍。
一、企業經營體制改革
隨著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工業企業經營體制、產權制度、用工制度不斷深化改革,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個體、私營、外商投資企業逐漸涌現并有了較快發展。1986年,歷城工業生產經營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指令性計劃并存,年度計劃與長期計劃并重。1996年,國家經濟發展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實行指導性計劃管理,計劃管理逐步轉移到引導服務的機制上來。從這一年開始,全區工業經濟開始改革,按照“積極引導、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和“抓大放小”的方針,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推動企業經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進入2000年,我國確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完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根據市場導向安排生產銷售,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隨著企業自主度的提高,企業積極發展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高自主創新水平,提升市場競爭力,歷城工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1986年,在公有制經濟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全區調整所有制結構,擴大企業自主權,個體、私營、外商投資企業有了較快發展。1988年起,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普遍實行了廠長(經理)負責制和租賃承包制,至1993年,全區95%以上的鄉鎮直屬以上企業實行了一、二輪承包。1992年4月, 區委、區政府推行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成立“推行股份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歷城區關于在鄉鎮企業逐步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意見》和股份合作制企業示范章程、方案。同時,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的,認真開展“改組、改制、改造、加強管理”和組建企業集團等工作。從1998年開始,堅持“因企制宜、分類指導、鼓勵創新、注重實效”的原則,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總體要求,以明晰產權關系為突破口,以“公退民進”為重點,對企業進行“第二輪改制”,大膽探索企業資本個人化、企業股份集中化、企業產權多樣化的改革路子,全區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較好地解決了國有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問題。在改制形式上,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廠一策,逐步規范”的原則,對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對規模大、效益差的企業以兼并聯合為主,對城區內的企業以租賃經營為主,對微利、小型、虧損企業以賣為主,對資不抵債、無法經營的企業以破產為主。其中,濟南釀酒廠改制為“濟南趵突泉釀酒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全市縣(市)區屬企業改制較為完善的股份制企業。2001年底,除部分區屬國有企業外,全區國有、集體企業基本完成改制工作。2002年開始,先后對濟南鑄材有限公司、濟南盤龍山水泥有限公司進行破產、關停,妥善處理了職工國有身份置換問題,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2006年,濟南市將山東塑料試驗廠、濟南造紙機械廠等市屬企業劃歸歷城區,區里成立了市屬下放企業改革改制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區經貿局牽頭進行改制工作。到2007年底,山東塑料試驗廠、山東造紙機械廠已完成改制,濟南東泰包裝廠、濟南蓄電池廠、濟南電筒廠改制工作正在進行。
三、企業內部管理改革
通過改革優化企業宏觀管理環境,改善企業微觀管理機制。改革賦予企業管理以活力與動力,管理則為深化企業改革奠定基礎。企業首先把內部管理工作抓扎實,以人為本抓企業內部管理,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具體的、規范穩定的、可操作的現代管理制度和辦法,做到紀律嚴格、責任明確、制度落實、指令暢通、令行禁止,并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工作,持之以恒、不厭其煩、一絲不茍地抓不去,使之成為企業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區直工業系統的企業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經濟效益,不斷深化改革,強化基礎管理。組織企業領導干部外出考察學習,舉辦 “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知識”等講座、廠長(經理)培訓班、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班等,共培訓1200人次,提高了企業干部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開展 “抓管理,上等級,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活動,在區直企業中推行了優化勞動組合,建立了企業風險制度,改革了企業內部分配制度。企業改革改制不斷深化。在區屬國有及鄉鎮企業改制完畢的基礎上,堅持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使我區企業實現了新的飛躍。2004年,濟南庚辰鋼鐵有限公司成為我市縣域企業中第一個年銷售收入率先突破10億元的企業。2007年3月,東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是我市縣(區)域企業成功上市的首家公司。
四、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企業競爭的焦點。經過不斷探索,工業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造就優秀企業家,加快培養造就一批職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優秀企業家。以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大力提高企業家素質。理順和改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深化企業人事制度改革,改進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全面實行企業經營管理者聘任制,加速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市場化配置。實行企業經營管理者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考核評價制度,健全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完善企業后備人才制度,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庫。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領導人才、一批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一批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一批高技能的操作人才。
人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增強企業聚集人才的能力和活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和吸納人才的主體。加大投入,增強企業持續創新能力。要大力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使之成為吸引和使用好優秀高新技術人才的基地。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大規模開展干部教育培訓,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構建選才用人的激勵機制。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和挑戰是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礎、設備、網絡、文化、人才、管理等各種物質資源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滿意的服務。戰勝這種挑戰,除了大力提高人的素質,重視發揮企業員工的創新精神和潛力,別無他途。人才隊伍不是個個都當“尖子”,著力培養適合本企業創新發展需要的不同類型人才隊伍,既包括科技創新人才,也包括科技管理人才、科技支撐人才、成果轉化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企業領導者在注重企業設施和技術的同時倍加珍視人員和管理,重視人員培養和理論水平提高,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改革和健全企業內部的機制,包括激勵、競爭、和分配機制等,提高各類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